我要投稿   新闻热线:021-60850333

陶继新:一智一愚,相去天壤——试析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

时间:2018/2/9 17:59:22

来源:东方网教育频道    作者:陶继新    选稿:陈乐 楼丽莎

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选自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,是赤壁之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;但它却自成篇章,颇似一篇有头有尾、趣意横生的短篇小说。课文写的是赤壁大战中的第一回合,也是周瑜展示雄才大略的第一个漂亮仗。全文总计10个自然节,可分三段。

WDCM上传图片

 

第一段(1—3节),主要写两军初战,曹兵失利。

第一节,先写周瑜不顾平素两国相交的礼节,怒斩使者的神态、言行,见出血气方刚的周郎果断干脆的性格,坚决抗击曹操的壮志与胆魄。接着,写他将首级付诸使者从人,责令带回。这无疑是对赫赫有名、不可一世的曹操的一个极大蔑视。随后,写他布置兵将,出击曹军。此时,虽然尚未正式作战,但一个精神昂扬、气魄宏大、雄心勃勃的年轻指挥官的形象,已经凸现在我们面前。这一节描写,不惟语言铿锵有声,而且环环相扣,弥漫了一种扣人心扉、激人肺腑的紧张氛围。

第二节紧承上文,重点描写两军对垒。周瑜将士旗开得胜,大败曹兵。但周瑜并没有于得胜之时,忘乎所以,穷追不放;他深晓战术上往往“寡不敌众”的道理,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,只好适可而止,鸣金收兵。于此,我们可以看到,初任都督的周瑜,并非一个纸上谈兵、徒具盛气的指挥官,而是深得作战的机关奥妙。不过,曹操毕竟是一个久经沙场、颇富经验,以奸雄素称的人物,他要追究失败的原因,这便使得初任水军都督的蔡瑁、张允得以诉说缘由与建议。在曹操的许可下,蔡、张便开始了水上练兵操演。他们本是荆州刘表手下的水上将领,谙熟水军作战的战略战术,这便给曹操的取胜,带来了有利的因素。

周瑜志如磐石,偏要以少胜多,击败曹兵,这便引出第三节的描写——暗窥曹寨。他在“犒赏三军”之后,并没有沉醉于胜利之中,而又开始了对敌情的侦察;因为他要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材料,以便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,针对具体情况,做出战略上的重要部署,取得并不易得的胜利。他乘船一只,迤逦而行,“至曹寨边”,凭籍水上练兵作战的丰富经验,他窥到了蔡、张“深得水军之妙”的要害。要想击败曹操,就必须先除掉蔡瑁和张允!于是,他当即做出“设法先除此二人”的计划。这里,我们不仅看出周瑜深入敌人重地毫不畏惧的胆识,而且也看出了他杰出的军事家的敏锐眼光和决断能力。

这一段是故事的开端,不仅使我们对周瑜的才干有了一定的了解,而且也清楚地认识到除掉蔡瑁、张允,已经成为周瑜取胜的首要关键。周瑜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达到这一战略目的,便成为读者急欲了解的中心。

第二段(4-8节),写群英会蒋干中计,这是本文的主体。

第四节,写蒋干请命说吴。这里似乎与上文关系不大,但如果通读全文,细细思考,便清楚地看到它与上文的内在逻辑联系,而且发现蒋干此刻的到来,毫无疑义地构成周瑜除掉蔡、张的关键。周瑜和蒋干,本是同窗契友,但动荡不安的时代,使他们分道扬镳、各事其主。当时,个人的穷达,已与各自的君主维系在一起;亲友关系,理所当然地下降到服从的地位。蒋干不善审时度势,尤其不谙此刻周瑜的内心世界。因此,对曹操夸下海口,来说周瑜投降。他自觉马到成功的想法,溢露于自诩浮虚的言辞之中。也正是这,初显出他自不量力的愚蠢,暗含着作者的揶揄之情,透露出喜剧的情趣。而周瑜在得知蒋干到来时的“笑”和“说客至矣”的短短一语,便从神态和语言上画出了他的机敏、聪慧。“附耳低语,如此如此”八字,可知周瑜已是当机立断,成竹在胸。其间的奥妙,只有读到结尾,方才明白。

第五节写周瑜、蒋干的口舌交锋,这是一场智慧的较量。蒋干“昂然而来”,可谓兴趣盎然,似乎胜券在握。岂不料周瑜先发制人,紧承蒋干的寒暄之语,当头一棒:“子翼良苦:远涉江湖,为曹氏作说客耶?”真是一针见血,击中要害,不禁使自告奋勇、前来作说的蒋干“愕然”大惊,报以谎言:“特来叙旧。”周瑜仍不放过,委婉含蓄但又十分尖锐地说出“闻弦歌而知雅意”的话来,使得蒋干只好十分尴尬地提出告退。即便后来周瑜“挽其臂”“入帐”,也仍提及“说客”二字,这在蒋干听来,当然不会舒畅愉快。他们在大战临前的相遇交锋,蕴含着戏剧冲突的因素。周瑜处处主动,丝毫不受蒋干的牵制。他的两“笑”三“曰”,一下子便堵塞了蒋干作说的途径,同时为尔后的开怀畅饮、故作大醉奠定了基础。这些,都显现出他的机警、干练与智慧。而从蒋干的三“曰”一“愕然”里,又表现出他的被动,同时,欲说周郎的兴趣顷刻间索然寡淡,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周瑜巧设的圈套,这又显得可等的愚拙。

第六节,写周瑜大摆宴席,似乎专门厚待久别重逢的同窗契友。蒋干心事重重,初来乍到的“昂然”神态,已无从寻迹;但又无计可施,只好听从周瑜的安排。周瑜携同蒋干,经历了一个入席→出席→再入席的过程。周瑜呈现出来的是不醉→“醉” →“大醉”的形象。开始潇潇洒洒,谈笑自若,既明谈了与蒋干的所谓交情,又微妙地暗暗敲击了蒋干的作说,使惊魂未定的蒋干“惊愕”而“不敢多言”。出席之后,周瑜连续发出几句志得意满、近乎醉语的话来,既以问话的方式夸赞了东吴的兵精粮足,又以含蓄的言语说出了自己的高才,更毫无掩饰地谈出了他的意坚志强,旁敲侧击地警告蒋干的作说将是徒劳无益。使得早已如坐针毡的蒋干“面如土色”。最后入帐再饮,“瑜自起舞剑作歌”,简直是如痴如狂,醉而忘形了。这一节描写,显现出周瑜表演技能的高超,用心的良苦,才智的超人。他已不露声色地往巧使蒋干中计的最终点速跑起来。而蒋干在已入迷阵之时,犹且浑浑噩噩,不知何如。两人的智慧,竟是如许的巨大。

周瑜“佯作大醉”,以决定与蒋干“抵足而眠”,巧妙地表达了醉时对“好友”的特殊感情,这便转入了七八两节对蒋干偷书中计的细腻描写。周瑜“和衣卧倒,呕吐狼藉”,及后又“鼻息如雷”,更使蒋干认为周瑜已是烂醉如泥。蒋干心事重重,难以入睡,“起床偷视”桌上的文书,突然发现了一封上写有“蔡瑁张允谨封”的书信。惊读之后,随即暗藏衣内。作说不成,但有这样一个重大发现,真是意外的收获。回去告诉曹操以表忠心,也许可以得到嘉奖呢!但周瑜不禁要瞒过蒋干,而且还要使疑心很大的曹操落入圈套,不得不继续“演戏”。其一,他连发出梦呓之语:“教你看曹贼之首!”,其二,被人唤醒以后,故问“床上睡着何人”和表示出深恐“酒后失言”的“懊悔”。其三,潜出帐外,与“江北”来人悄悄谈论张、蔡二人之事。其四,回帐之后,又唤“子翼”,似乎唯恐被蒋干听到刚才的谈话。这一连串精彩表演,真是天衣无缝,已至使蒋干潜回时,竟丝毫没有去思考“军士安不阻挡”的缘由,甚至老谋深算的曹操,在初得蒋干的回报时,也深信不疑。此时如果再回头去看“附耳低言,如此如此”的底蕴,便洞若观火,而深蕴智慧的周瑜的形象,此刻已栩栩如生,触手可及。这两节,是全文的高潮。对两个人的神态、言行的描写,都给人如见其人、如临其境之感,真是淋漓尽致,不由得令人击节称赞。有趣的是,同床异梦的两位同学都在装睡,真是各逞其能,都想瞒过对方。但是周瑜真假分明,蒋干却以假当真;周瑜的巧计奏效,蒋干却中计而不知晓。

九、十两节,写曹操斩首蔡、张,是故事的结局。蒋干匆匆返回,“取出书信,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”,曹操一时大怒,没有细想,顷刻间斩蔡瑁、张允。周瑜自然闻讯“大喜”。我们如果再去回味周瑜暗窥曹营、大摆酒宴、巧放“书信”等,便清晰地看到了他的大智大略,一个不同凡响的年轻大都督的形象跃然纸上;而富于喜剧色彩的蒋干的愚笨拙劣,也被披露无遗。

那么,纵观全文,周瑜的智又是如何突现的呢?显然,作者是通过对周瑜、蒋干二人迥然不同的神态、行动、语言的精心描写,诉诸读者,见出一智一愚、相去天壤的不同性格特征的。这种鲜明的对比,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周瑜的举手投足、一颦一笑,都闪射出智慧的火花。这篇小说,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大智大勇的大将周瑜的形象。

 

东方网教育频道  陈乐 楼丽莎